民事诉讼证据有下列几种:(一)书证;(二)物证;(三)视听资料;(四)证人证言;(五)当事人的陈述;(六)鉴别结论;(七)勘验笔录。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当事人陈述,是指当事人就有关案件的事实状况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。
当事人陈述既包含对案件事实的陈述,也包含对案件事实的承认。在诉讼过程中,被告可以对原告提出的部分或者全部诉讼请求表示同意,这事实上是对原告诉讼请求的认同,这种认同与对案件事实的承认不同,不可以将二者混淆。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1、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承认,需要是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作出,才具备证据效力。假如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外向他们当事人表示同意其所倡导的事实,因为该认同不是直接向人民法院作出,因而,不应视为当事人承认,不产生诉讼法上的成效。2、承认的主体,可以是当事人、法定代理人、法定代表人、第三人、诉讼代表人和经被代理人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。神州律师网 > 律师入门 >
- 上一篇: 书证的概念特点分类是什么样的
- 下一篇: 对既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怎么样处置
猜你喜欢
- 10-10 民事诉讼法全文最新版
- 09-11 什么是“二审判决”及二审期限和程序
- 08-19 人民法院诉讼费怎么收费速算表
- 08-13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再审申请应当提交的材料及需要有什么
- 08-13 什么民事案件适用浅易程序
- 08-13 解决民事争议的四种渠道是什么
- 08-08 反诉应该拥有什么条件
- 热点排行
- 热门推荐
- 热门城市